第RB08版:日报03版
          

渐渐老去的我爸我妈

□步珂思怡

这一年来,我爸妈死活不出门,就在家里憋着。我觉得这样不对,但又无计可施。我担心他们一直这么下去,身体没出问题,精神先垮了。他们为什么不出门?主要原因是害怕——害怕疫情反复,也害怕不会预约、扫码。

为了方便快捷,人们走到哪儿都要扫码。起初他们完全不会,后来被逼得也多少会些了,但操作得很慢。进超市、逛公园,都要站在门口摁半天手机,有时让人帮忙,又怕人家把手机拿走。其实无论是看门的还是排在后面的人,一般都会体谅老年人,也愿意帮忙,是他们自己又急又气,后来干脆就不出门了。

我爸妈同龄,都是1953年出生的。他俩曾是北大荒知青,恢复高考后考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还不错的工作,十几年前先后从企业退休。俩人都是要强的人,也是体面的人。用我妈的话说:“没想到活了一辈子,老了老了,被社会抛弃了。寒心!”她指的“抛弃”,就是现在几乎干什么都要用手机预约,走到哪儿都要扫码,只要不会,就寸步难行。

有一次我和我妈带孩子遛弯儿,孩子想吃炸薯条,回家路上正好有个快餐店,我妈兴冲冲地进去买,还跟我说:她买,别跟她抢。结果进门发现,这家店没有人工点餐窗口,全部是手机或者机器点餐。

另有一次,全家去吃饭。那家餐馆也是要求食客自己扫码点餐。我妈信誓旦旦表示,今天必须她请客,并且必须亲自试试怎么操作。她终于小心翼翼点完餐,准备下单时突然收到一条微信,点餐页面不见了,只能重来。重新点了一遍,付钱时她误触了页面上蹦出来的抽奖按钮,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最后只能我来。

我妈想给孩子花点儿钱都花不出去,气得直骂:“这还给不给人留活路了?要是我自己,我扭头就走,不吃了!”

其实我妈手机玩得挺溜的,常沉迷玩手机到忘了自己颈椎病不该长时间低头。

早在2014年,她就开创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图文并茂地发表他们知青时代的故事。平日里她爱在逛公园时用手机拍照,还参加公园举办的摄影比赛并获过奖。每隔一年半载,她会把外孙的照片视频做成电子影集。她也很会网购,在网上跟邻居拼团买水果,给外孙网购日用品。我家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快递。 

我爸更是时刻盯着手机玩。我每天都会收到他微信群发过来的大小新闻和养生知识。他和我妈比着用手机拍照,也疯狂网购到我妈时常抱怨家里放不下那么多乱七八糟。

我爸在科技时尚方面一直是弄潮儿。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家就有了386电脑。虽然他说是为了办公用,但我印象中其实更多看到的是他在玩纸牌和扫雷。后来随着科技进步,我家电脑也跟着更新换代。等到各家亲友都有电脑了,我爸还经常去帮别人家修电脑。

QQ、MSN、Yahoo Messenger我爸都有账号,他还曾和我的好朋友用MSN聊天。我爸比我更早用微信。我的第一台触屏智能手机是2012年底他给买的。是我爸领我走进移动互联世界的,他自己却不知不觉被关在了门外。

对于爸妈来说,自己摸索着玩手机是一码事儿,按人家要求操作手机是另一码事儿。大概从5年前,每周回家看爸妈,我都要帮我妈鼓捣一下手机:她手机里总有什么东西会找不着,总有密码会忘记。每次看我随便点几下就能搞定,我妈都惊呼:“你又没学过,是咋知道的?”还会非常谦卑地感谢我:“多亏有你!”

  我妈很严厉,我从小都是仰视她长大的,被她这么一说,我仿佛突然换了视角。我也纳闷儿:“这么简单的事儿,她咋就不会弄了呢?”但我不敢把这话说出来,生怕打击到她。

我爸也早就不是那个可以帮人修电脑的我爸了。但似乎为了维持自己科技弄潮儿的人设,我爸不肯张嘴问,加上他本就是个寡言的人。偶尔有的东西实在不会弄,让我帮他鼓捣,看到他手机满屏都是来路不明的垃圾程序,肯定都是他无意间下载的,我就默默帮他删删。

2012年底我出国旅游,问我爸要带点什么,他说想要个iPad(平板电脑,简称“板儿”),好像我去旅游的目的地国家比国内卖得便宜。但我那次光顾自己玩了,没顾上帮他买,回来还跟他说价格差别不大。他说那就算了,我总觉得很抱歉,终于在去年买了个最新款的“板儿”送他遂了愿。

我经常会有意无意问:“板儿”好用吗?我爸的回答都是:还行,挺好。其实并没咋见过他用,他还是一直盯着手机。

前两个月我妈过生日,我姨送了她一个“板儿”,她让我帮她安装微信等应用程序。我一操作才知道系统竟那么复杂,仅下载就要注册账号,输入很多遍密码、验证码。我知道这肯定教不明白,也没打算教我妈,就自己在那里操作。我妈在旁边很崇拜地看着我,很听话地给我念她手机接收到的一个个验证码。

因为很多步骤还需要指纹识别,我就像捏笔一样捏着我妈的食指在“板儿”的home键上一次又一次地摁。我很久没和我妈拉手或握手了,捏着她的食指,感觉细细软软皱巴巴的,让我有点儿陌生又有点儿熟悉。父母是真的老了,老到像个孩子一样:需要手把手地教,却咋教也教不会了。

帮我妈都搞定以后,我打开去年给我爸买的那个“板儿”,发现跟新的一样,什么应用程序都没有,屏幕上几乎连指纹都没有。他根本不会用,就那么放着放了一年。

我跟我爸说:“‘板儿’不好操作吧?您想下载什么,我帮您弄。”他依旧说:“还行,挺好,不用。”我很后悔,要是早点儿帮他买了就好了。那时他兴许还愿意学,还能学会,那时的系统设置也没这么复杂。

最近采访,每天泡在医院里,我看到那些不会网络预约的老人通常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各个窗口乱窜着问这问那,紧紧张张地排一个小时队到窗口了被人用“现场没号,必须网上预约”两句话打发走。他们大多是我父母的同龄人。

他们有的骂骂咧咧,有的苦苦央求。机灵一点儿的,会把钱塞给陌生人拜托对方帮忙;固执一些的,只能落寞地离开。但他们第二天还会来,虽然再来也是一样的结果。可是他们没有别的办法。

为什么不跟孩子说呢?为什么不让孩子帮忙预约呢?“我活一辈子了,什么事儿都是自己做,老了老了,看个病拿个药,自己都不行了吗?”老人赌气。“孩子最近不在家。”“孩子太忙了,十一都没放假。”“不想麻烦孩子。”更多老人会这么说。

其实这些对孩子来说,并不怎么麻烦,在被窝里动动手指就能搞定。但老人们就是不张嘴,就像我爸不张嘴问我怎么用“板儿”一样。

我问爸妈:你们会网上预约挂号吗?原来他们也不会,只会打114电话挂号。可是114号源太少了,万一是急病,肯定等不及。所以他们更不敢出门,因为他们太害怕生病了——以前生病还能进医院,现在生病,不会扫码连医院都进不去了。

我下决心:以后他们看病,无论如何我都要陪着他们!但我很担心:他们想去医院看病却不告诉我,还依旧跟我说:“还行,挺好,不用”。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