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日报03版
          

新年读点旧书

□魏霞

新年临近,爱读书的人,喜欢列出新一年的读书计划,但在浩瀚的书海中读什么书好呢?笔者认为,不妨读点旧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温故而知新。”旧书重读而得新意,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部经典,初读初识与重读再识,这其中有知识和阅历的积淀,情境与情感的变迁,更有时代社会的启发,往往能够有新的角度、新的读法、新的触动、新的启悟,大到有幡然憬悟之感,小到又有洞幽烛微的发现,这是多么令人快慰之事呀。明末清初文人张潮曾在《幽梦影》中指出:“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以前读过的书,每隔几年再重新拿起“反刍”一番,会咀嚼出不同的味道。拿我自己来说吧,最初读《红楼梦》是在八年级,那时不喜欢林黛玉,认为她就知道哭,有爱也不敢说出口,懦弱;参加工作后重读《红楼梦》,对林黛玉动辄就哭有了些微谅解;今年春天疫情宅家再读《红楼梦》,对林黛玉的哭不仅是谅解,更多的是理解了。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而书如故人,越是古旧,越是经时光之手筛选过的越是精华。拿《论语》来说吧,一部薄薄的再旧不过的旧书,中国人已经读了两千多年,至今《论语》每年还能卖出几百万册,还不断有人加入读《论语》的行列。在苏州,有一座耦(ǒu)园,其主人为清末按察使沈秉成。当初建园时,沈秉成给东花园中一座书楼起了一个很别致的名字,叫作“补读旧书楼”。他于清闲时,在此补读旧书,借以生发新见解,长智解惑。1939年,著名学者钱穆隐居这座补读旧书楼里,静心补读旧集,专攻《史记》,写就了《史记地名考》,成为一部国学经典。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各种风雅嗜好中,读旧书还是堪称高格儒雅的文人事情。清末文人孙宝在《忘山庐日记》一书中说,书无新旧,无雅俗,就看你的眼光。以新眼读旧书,旧书皆新;以旧眼读新书,新书皆旧。宋代文人费衮如是说:“老者更事既熟,见理自明,开卷之际,如行旧路而逢故人也。”(《梁溪漫志》)他把读旧书比作行旧路重逢故人,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新书还是要读的,但在读新书的同时,我们不妨回过头来重新读读读过的旧书,读点已传诵多年的经典,那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