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脸识别技术 确定流浪乞讨人员身份信息
2022-06-21 07:57:13
这些年,市救助管理站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先后为5位长期滞留我市的流浪乞讨人员确定了身份信息。
“我加入了一个名为‘豫皖一家亲’的微信群,里面有不少我省和安徽省救助管理系统的人员,还有公安民警。”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杨水林说,群里的民警时常发布一些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成功的案例,这让杨水林受到了启发,便与民警联系,将长期滞留我市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照片发送给他。
“民警很快给了回复,初步认定有6位流浪乞讨人员与失踪人口的面部特征相符。”杨水林说,他们根据这6位失踪人员的身份信息,与当地的救助管理站及公安部门取得了联系。仔细核实后,最终确定了5人的身份信息。
一位户籍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家人得知消息后,赶到了市救助管理站,与在外流浪5年之久的男子亲人相认。见面之时,该男子的家人抱着他忍不住放声大哭。一别5年杳无音讯,他们都以为这辈子再也无法见到该男子了。
为向市救助管理站表达谢意,他们专门送来了一面锦旗。“看到他面色红润,就知道这些年他在鹤壁肯定衣食无忧。谢谢你们悉心照顾他这些年,谢谢!”临别时,该男子的家人再三道谢。
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很快,家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菜园集镇的一名女子也找到了家人,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专门驱车把该女子送到了菏泽市救助站,这名在我市滞留5年之久的女子与家人重逢。后来,家在淇县西岗镇、淇滨区上峪乡的两名流浪女子也找到了家人。
“还有一位女子,我们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确定了她的户籍信息在新乡市封丘县赵岗镇,但当地的救助管理站却联系不到她的家人。后来才确定,她家中已无至亲。”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尚婕介绍,两地救助管理机构沟通后,决定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让其回到封丘县,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