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日报02版
          

聚财源提效能打造生态修复“鹤壁样板”

 (上接第一版)“我们团队对鹤壁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94个子项目进行进度监督、质量检查、效果评估,确保项目工程质量高规格、高标准实施。我也切实感受到了鹤壁财政部门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推进项目进度提供了强力保障。”王卫风说。

为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市财政局统筹谋划、多措并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数据显示,我市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共投资9.16亿元。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索青春向记者介绍,为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市财政局整合多方资金,发挥财政杠杆作用,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则,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对我市山水林田湖草项目进行全面系统修复,实现资金效果最大化。

  “点对点”专项调度,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市财政部门统筹资金的安排使用,加强对资金的监督与检查,专门设立项目账册,指定专人负责项目财务核算工作,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用好每一笔奖补资金,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

为应对疫情影响,我市财政部门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对山水林田湖草项目资金实行市对县区“点对点”专项现金调度,规范绩效奖惩,按照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绩效考评办法,规范项目实施,对预算执行进度滞后的项目和存在预算执行不力等问题的部门和单位,及时通报、约谈,督促及时整改,保证项目高质高效推进。

生态保护修复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的重要保障。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国家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的重大战略。根据财政部关于《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市试点工程实施效果,对照工作方案确定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从项目决策、管理、产出、效益等方面对试点工程进行绩效评价,我市评价结果均为优级。

多元融合助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

守住绿水青山,共享绿色福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一项重大政治工程、民生工程。目前,我市共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87处、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综合整治46.89平方公里、新增土地整治面积17.63平方公里、恢复新增草地63.3公顷、恢复新增湿地7.12平方公里、治理河道81.53公里、新增林地2.11平方公里、低质低效林地改造4276.06公顷……一组组数字,是城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的最好见证,也是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成果展示。

在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过程中,我市积极探索鹤壁特色生态保护修复模式。成功实施黑山一体化修复治理,将矿山地质环境、淇河生态修复、低效林改造、土地综合整治一体化修复治理,使矿山地质环境与周边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相融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良好局面;河流域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以内源清淤、生态重建、岸线整治、湿地保护、生态绿化等方式,增强河道行洪能力,打造河—南山森林公园景区,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修山、治污、护林、整地、扩湿、增绿,一个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成功实施,让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变身生态公园,污浊断流的水系焕发新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多元融合,助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也悄然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幸福感、资源安全感和环境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