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变民宿村民拿分红———淇县灵山街道凉水泉村发展乡村旅游促脱贫纪实
2018-08-10 01:40:17
淇县灵山街道凉水泉村改造后的传统民居。
□本报记者 范鑫
“俺村发展乡村旅游现在变化可大了,天天都有游客来,全村都跟着沾光,现在俺月月拿工资,年底得分红,这样的日子你说好不好?”8月9日,淇县灵山街道凉水泉村村民王建民提起村里旅游扶贫带来的好处喜笑颜开。
凉水泉村位于淇县古灵山景区腹地,景色秀美,石头民居错落有致,有村民46户9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67人。在精准脱贫过程中,该村通过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转移就业等措施,2016年年底,实现贫困村摘帽。2017年年底,该村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依托传统古民居打造高端民宿,14名贫困人口在村内稳定就业
为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全体村民稳定增收,该村制订了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规划。
如今,经过精心打造的凉水泉村移步易景、独具匠心,昔日村内的石头房被打造成高端民宿,牛棚改造成了咖啡馆,就连山坡一侧的洼地也被改造成了花田木屋……置身其中,令人心情舒畅,不少外地游客纷纷到此居住游玩,带动了村里的发展。
“2017年,村里与河南中旅集团合作,租赁了65座农家小院打造高端民宿,同时吸纳村内剩余劳动力到旅游公司就业,通过产业扶贫基地项目,目前已有14名贫困户在村内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淇县文物旅游管理局驻村工作队队员韩涛介绍,旅游公司还流转村民土地,一次性买断了村民种植的一万余棵花椒树,使该村2017年户均增收达2万元以上。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