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创业者赵红亮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结果———销售一触网生意蹿一蹿
2016-01-22 00:22:39
□本报记者 汪丽娜
从一无所有的打工者,到坐拥领先平台的创业者,浚县小伙儿赵红亮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创业之路。通过坚持和努力,他创立了一个在鹤壁地区领先的网上批发零售平台。
回忆起创业的艰辛,赵红亮感慨地说:“有梦想、有眼光、肯实干、重坚持,让我获得了成功。”
打工:从艰难坎坷中获取经验
赵红亮生于1983年,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浚县小伙子。在郑州上大学期间,怀抱着创业梦想的他,就开始了艰辛的打工历程。
大三时,赵红亮找了一份电力设备销售方面的兼职工作。“我学的是经济贸易专业,通过打工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他说。
刚做销售时,他遇到的困难很多。赵红亮兼职的公司,离居住地很远,每天一个来回就得3个小时。在公交车上,赵红亮要么是打电话联系客户,要么是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种销售知识。为了跑业务,他有时一天一多半时间在路上。工作很辛苦,但是报酬很低,赵红亮一个月工资仅有900元,仅够日常花费。
一次,经过艰辛努力,他跑成了一笔业务,是给一个建筑工地安装变压器。他把货物拉到工地上后,安装需要一段时间。安装期间,东西丢了怎么办?赵红亮一咬牙,把铺盖搬到工地上,和建筑工人住在一起,连续值了一个多月的夜班,直到变压器安装完毕。虽然人瘦了,但心放下了。
“只要梦想在,通过坚持和努力,就总有实现的时候。”赵红亮高兴地说,“一个多月的付出让我得到了一笔奖金,并用这笔奖金换了一部新手机。这段工作经历不仅让我得到了经验教训,还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性格,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创业:坚持、努力,让他小有成就
有了大学时期的宝贵打工经验,赵红亮在毕业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还与销售有关,是销售白酒。“就是在那个公司,我掌握了一些酒类销售技巧和渠道拓展方法,这也对我以后的创业很有益处。”赵红亮告诉记者。
在近一年的销售中,他更加吃苦耐劳,把每个挫折都当作学习的机会,一点一滴地积累着销售知识和经验。
“我是浚县人,浚县本地也有不少白酒品牌,我可以发挥特长回家创业。”赵红亮凭着一股闯劲儿,回到家乡寻找商机。
2008年6月,赵红亮成为浚县一家酒厂的代理商。他租下一处3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当办公室、仓库和宿舍,还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自己骑着到处铺货。
“一切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苦干。在我的创业之路上,有时百分之百的付出,换来的却是不足百分之一的收获。不管收获多小,只要认准了我就全力以赴去做好。”赵红亮说。
那段时间,每天他都骑着电动三轮车在浚县的大街小巷奔波。他先是用3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县城的大小商店,之后他又开拓乡镇市场,乡镇的商店也跑了个遍。
“努力和坚持是通向梦想的门票,我的成功秘诀就是吃苦加方法。”赵红亮说,从开始做代理商到现在,他代理的白酒基本每年都能销量翻番。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增加销售品种,代理多种本地特产和其他商品,终于成为浚县较大的批发商。后来,他又把市场拓展到了淇滨区。
提升:与电商结合,舞台更大了
在创业的道路上,赵红亮正披荆斩棘勇敢前行。在商业实战中,经过不断学习,赵红亮找到了一条通向更大舞台的道路,那就是电商。
敢想敢干,他创立了一个在鹤壁地区领先的网上批发零售平台,该平台集市场开发、集中采购、专业仓储、订单管理、物流配送于一体,采取O2O模式,为厂家和经销商搭建了一个渠道通路分销舞台。
该平台整合了300多个厂家和代理商的近千个品牌、上万种商品,有本地特产、酒水饮料、日常用品、母婴用品、蛋糕鲜花等多个品类,同时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生意越做越大。
“登录网站、查找商品、放入购物车、提交订单、等待送货上门、货到付款……在我的网络平台订购商品,流程方便快捷。”赵红亮表示,“采用‘互联网+’模式,把网购引入公司的运营中,是企业发展趋势。”
赵红亮说:“下一步我还要自创白酒品牌,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积极进取,实现更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