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 日报04版
          

国家食药监总局:35家餐饮企业使用罂粟壳



扫二维码
看被曝光餐饮企业名单


  春节将至,各家各户开始进入置办年货和朋友聚餐聚会的时间。吃,是过年永恒的主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证实,中国人在“吃”上花钱从来不心疼。但是,钱花出去了,真能吃好吗?

  35家餐饮企业被查出使用罂粟壳

  记者21日从国家食药监总局获悉,在组织开展打击食品违法添加执法行动中,发现35家餐饮服务单位经营的食品中含有罂粟碱、吗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罂粟壳成分,存在涉嫌违法添加行为。

  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负责人称,移送公安机关并已提起公诉的5家,包括安徽省宿州市周黑鸭宿蒙路口店、宿州市埇桥区慧鹏周黑鸭经营店等;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共20家,包括江苏省仪征市新城镇业仓熟食店、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长桥农贸市场北门小唐卤味城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正在立案调查的10家,包括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忆家心火锅、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洋溪粉面馆等。

  这位负责人称,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或罂粟粉,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关于“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的规定,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除了周黑鸭,这些“美食”也悠着吃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曝出的35家非法添加罂粟壳或罂粟粉的餐饮企业中,包括遍布河南大街小巷、商场、菜市场的周黑鸭,不过出事的是安徽省宿州市周黑鸭宿蒙路口店和宿州市埇桥区慧鹏周黑鸭经营店。

  记者仔细研究了这35家餐企,发现并没有河南企业,除了周黑鸭,其他品牌在河南并不常见,顿时松了一口气。

  但这些被曝光的企业中,火锅店就有7家,粉、面馆有5家,小吃店有3家,成了“重灾区”。而老鸭粉丝汤、熟食、卤肉等常见的路边“美味儿”也上榜了。

  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严格落实原料采购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食品安全制度,确保所购食品原料安全可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火锅店、麻辣烫、炸鸡店、拉面馆等餐饮服务单位监督检查,发现违法添加罂粟壳、罂粟粉等非食用物质行为的,依法严厉查处。

  国家食药监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发现餐饮服务单位涉嫌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罂粟粉等非食品原料的,可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打12331热线投诉举报。

■相关链接

什么是罂粟壳

  罂粟壳,俗称大烟壳,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干燥果壳,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状,直径1.5~5厘米,长3~7厘米,表面呈黄白色、浅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泽,有纵向或横向的割痕,顶端有6~14条放射状排列呈圆盘状的残留柱头;气微清香,味微苦。罂粟壳含有20多种生物碱,其中以吗啡、可待因、那可丁、罂粟碱等为主要成分。

  罂粟壳具有镇痛、催眠、呼吸抑制与镇咳作用,一般用于医药行业。我国法律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

为什么会非法添加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在火锅、麻辣烫、牛肉粉等的汤料和辅料中添加罂粟壳及其水浸物,使食物味道“鲜美无比”,很容易让一些食客上瘾。

人吃了有哪些危害

  罂粟壳含有吗啡等物质,易使人体产生依赖性而造成瘾癖,对人体肝脏、心脏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如果长期食用含有罂粟壳的食物,就会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黄肌瘦、犯困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损害,引起精神失常,出现幻觉,有时甚至会呼吸停止而死亡。

非法添加判罚案例

  自2013年开始,重庆的李某、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明知罂粟壳系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非食品原料,仍向杨某、唐某购买罂粟壳,磨成粉末后制作底料、油料。

  陈某在其经营的“杨氏耗儿鱼餐馆”,李某在其经营的“合川区洞口邮亭鲫鱼餐馆”内,将掺入罂粟壳粉末制作的底料、油料用于“水煮耗儿鱼”“邮亭鲫鱼”等食品中供顾客食用。

  2015年2月,重庆市合川区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判处李某、陈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缓刑考验期限内,李某、陈某禁止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

(综合新华社电,《南方日报》《中国质量报》《河南商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