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眼中的“实干书记”
2017-07-17 03:37:20
上接第一版)制定了三家村三年发展规划,为三家村勾勒出了一幅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产业脱贫
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胡芳芳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就如人体的两条动脉,只有动脉打通了,才有力量助力产业脱贫,帮贫困户摘贫帽。”胡芳芳常这样说。
自驻村以来,她着重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借助党员活动日”,征求党员对三家村发展的建议;借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谋划三家村发展出路;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为全村30余名党员上了题为做党性强的三家村人》的专题党课;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履职承诺,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党员自愿认领岗位,主动参与村里环境综合整治、矛盾调处、信访维稳、扶贫帮困等工作,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民服务。
此外,她还按照“4+2”工作法,对严重制约村居环境的污水排放管道进行了规划改造,得到村民大力支持。近两年来,全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任和支持,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
推进基础设施 建设,为村民脱贫 致富奠定基础
胡芳芳深知基础设施跟进了,产业发展才跟得上。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上级资金300余万元,实施了总长约4公里的胡后线三家村段道路拓宽工程,目前全线道路已建成通车;协调2.5万元用于平整田间道路;针对村内大桥两岸和田间道路被雨水冲毁,影响村民出行问题,积极申报大桥维修项目;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对符合危旧房改造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安排指标,还积极为非贫困户但有危旧房改造需求的农户申报。目前,全村46户危旧房已改造完毕,总投资34.5万元。同时,还争取上级资金5万元为该村新建卫生室;协调资金6000余元,为村内主干道安装路灯25盏;与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投资16.5万元对村室及院落进行了维修改造,维修房屋22间、硬化院落825平方米,设立了党员服务中心、矛盾调解室、老年活动中心等。
农村要发展, 产业支撑是关键
解决基础设施问题的同时,胡芳芳也在为村里的长远发展谋划出路。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都富起来。
“三家村坡地面积大,农作物品种单一、靠天吃饭、经济效益差。为此,我与区林业局对接,计划大力推广耐旱核桃种植。目前,区林业局已到我村实地考察,拟于2018年建设核桃种植示范基地。”胡芳芳说,三家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来源,基础设施落后,要想在短短几年内改变现状并非易事。今年年初省第十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胡芳芳作为山城区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胡芳芳不断向参会企业家推介三家村。最终,她用真心感动了省侨联商会理事、南阳市台湾商会常务副会长、福美来实业公司董事长马苋。会议结束后,马苋先后两次到三家村考察、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捐款180余万元为三家村47户贫困户和8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慰问金、慰问品,并把三家村作为福美来公司精准扶贫定点村。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仅靠企业家的一两次捐赠脱不了贫,也不是长久之计。”胡芳芳说,为了让三家村尽快脱贫致富,在她的努力下,马苋出资240万元成立了三家村福美来实业有限公司,“公司以股份制企业形式出现,其中村集体占49%的股份,公司股份占51%,公司以产业扶贫为主线,整合村里的土地资源,优化种植结构,助力脱贫工作。”
目前,三家村福美来实业有限公司为村里的独居老人建设了设施齐全的老人院,为三家村铺设了总长1.1万米的自来水管网和总长7000米的污水管网;建设了年产25吨速冻水饺项目,规划了年产600吨的黄酒项目,项目启动后,将吸纳全村300人就业。
“贫穷不会生根,落后不会永远。希望等我离开三家村的那一天,我可以骄傲地说:三家村脱贫致富的成绩单里,有我的一份汗水。”胡芳芳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