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吕志强:43年先后救起23名溺水者


  今年五一小长假,吕志强(右一)带领救援队成员到山城区鹤鸣湖景区开展志愿服务,规劝未穿救生衣的游人远离水面。(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峥

 实习生 侯闻婧

“夏季天热想游泳,遇到好天水中行。

遇到电闪和雷鸣,禁止树下和水中。

不能不敢不要命,珍惜生命要保重。”

…… ……

7月16日,打开吕志强的朋友圈,最新几条状态是7首“防溺水打油诗”——从儿童落水自救要点到溺水施救方法再到野外游泳注意事项,每篇内容都各有侧重。

从孩提时勇救落水小伙伴开始,吕志强先后挽救了23名溺水者的生命,并组建了我市第一个民间公益救援组织——鹤壁市水陆义务救援队。

谈到为何要写防溺水打油诗,吕志强说:“不知不觉又到了每年的溺水事故高发期,我希望更多人了解防溺水技能,减少悲剧发生。哪怕被一个人看到,都可能在关键时刻拯救一条生命。”

  先后救起23名 溺水者

  吕志强的防溺水经验,是他在过去43年中逐渐积累下来的。

1974年6月,还没过10周岁生日的吕志强和小伙伴一起到山城区枫岭公园玩耍。通往八角亭的路上有一个蓄水池,孩子们就一起跳进去游泳。

“听到我喊‘救命’,吕志强钻到水下,用头把我顶出了水面。”被吕志强救下的彭先生告诉记者。母亲得知儿子涉险救人,感到十分后怕,心疼地说:“水那么深,你万一出点啥事可咋办?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先向大人求救。”

1994年,吕志强在浚县卫河中救起3人;2013年,他从山城区牟山大道附近的幸福水库中救起一名轻生女子……1989年,吕志强开始冬泳,从此游泳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他救助溺水者的方法和技能也逐渐科学、规范了起来。时至今日,吕志强已先后救起23名溺水者。

不少人钦佩吕志强的无私无畏,吕志强却总是淡然表示:“有人溺水,刚好你碰到了,难道见死不救吗?”

开展义务救援,成立民间救援队伍

  用“古道热肠”来形容吕志强或许最合适。

2013年9月,吕志强在途经山城区建设街时,看到一位八旬老人躺在地上,身上还压着一辆电动车。

吕志强不顾他人劝阻,把老人扶到路边。发现老人身上有多处擦伤,他又就近找来消炎药膏涂抹在老人伤口上。确认老人身体无大碍后,吕志强才放心离开。

直到老人及其家属多方打听到吕志强,将锦旗送到他工作的山城区行政服务中心时,大家才知道吕志强又做了好事儿。

2014年,到省里接受第十一届“河南省见义勇为模范”表彰的吕志强,被其他模范的事迹所感动,决定建立一支民间救援队伍。

得知这一消息,不少游泳爱好者主动报名。吕志强从速度、耐力、潜水深度、游泳距离、泳姿以及急救措施等方面考察报名者,最终百余名游泳健将加入救援队。从此,他的救援队就活跃在我市游人密集的水域,为市民安全保驾护航。

目击生离死别,决定宣传防溺水知识

  在吕志强的公文包中,有一本打印的册子,上面的笔记比打印的内容还要多。他解释:“最好的救援,是预防溺水。这是我的防溺水知识手册,因为知识一直更新,所以要一直补充。”

7月13日,吕志强受省公安厅邀请,带着手册为我省50余位烈士的子女进行了防溺水知识讲座。

谈到为何要宣传防溺水知识,吕志强回忆起一件往事。“1989年8月10日,我毕生难忘。那天早上,我在幸福水库边散步,一对夫妇跑到我面前,求我帮忙打捞他们失踪的儿子……”他说。

吕志强没有犹豫,扎进水中搜寻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孩子。

“围观的人很多,但大家都忌讳打捞尸体,我只好一个人将孩子背上了岸。”吕志强感慨地说,他背着这个14岁的孩子一步步游上岸,听着孩子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声,那一刻他真正感到了生命的可贵。

从那时起,吕志强多了一个习惯:和别人聊天,必谈防溺水常识。成立鹤壁市水陆义务救援队以后,他积极组织队员到各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开展防溺水知识讲座,如今已先后开展20余场。自1989年以来,吕志强先后在河边劝离无家长陪同的中小学生两万余人次。